欧盟警告苹果“假环保”_全球聚焦

来源:Po数码   2023-05-20 18:45:33
A+A-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说过,苹果的目标是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旨在将复杂技术变得简单的公司。


(资料图)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苹果的众多产品线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诸如最新的iPhone 14系列,加入了车祸检测功能;Apple Watch专门为轮椅使用者设计来健康数据的计算,以和普通人的久坐计算区分开来;

还有就是针对环境保护的责任,2018年4月,苹果公司宣布已经实现十年之前许下的承诺,全场运营设施均采用100%可再生能源供电。不过,尽管苹果为环保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现在仍有相当部分声音质疑苹果以环保的借口“发大财”。

我们都知道,现如今市面上绝大部分安卓手机、数码电子产品都采用了USB Type-C接口,而苹果公司却是“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使用自家的Lightning充电口,拒绝在iPhone上使用通用的Type-C接口,着实有些不太符合大众所认知的环保理念。

据了解,Lightning充电口是苹果在2012年推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和充电接口,取代了之前的30针接口。L口的优点是双面可插,体积小巧,传输速度快。但是,L口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只能在苹果的设备上使用,与其他品牌的设备不兼容,需要额外购买转接头或线缆。而且,L口在十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升级,已经落后于现在的USB Type-C 接口,无法支持更高的充电功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那么,为什么苹果一直不愿意放弃L口呢?原因之一就是利益。苹果拥有L口的专利权,任何想要生产或销售L口配件的厂商都需要向苹果支付授权费用,并通过其“Made for iPhone”(MFi)计划的认证。据估计,苹果每年从L口授权认证中收入约10亿美元。而且,由于L口配件的价格较高,苹果也可以从自家或第三方的配件销售中获得更多利润。

与L口相比,USB Type-C 接口有着更多的优势。Type-C接口也是双面可插,但是体积更小,传输速度更快,充电功率更高。Type-C 接口还支持多种协议和功能,如视频输出、音频输出、快速充电、数据同步等。最重要的是,Type-C 接口已经成为了业界的通用标准,几乎所有的安卓手机、平板、笔记本、耳机等设备都使用了Type-C 接口。这意味着消费者只需要一根线缆就可以为多种设备充电或传输数据,无需担心接口不匹配或转接头丢失的问题。

正因为Type-C 接口有着如此多的优势,欧盟在2021年9月提出了一项提案,要求所有智能手机厂商在欧洲市场上统一使用Type-C 接口。欧盟认为,这样做可以减少电子垃圾、降低成本、提高便利性和安全性。

对此,苹果则表示称,“现有的Lightning配件与通用的标准不兼容,一旦切换新的充电接口,这些设备势必会被抛弃,有的充电设备也将面临淘汰,对环境造成危害”。几经周旋之下,面对欧盟“不改接口便禁售”的强压,苹果似乎也开始屈服,今年的iPhone 15系列大概率将会使用Type-C接口。近日,网上曝光的iPhone 15 Pro Max机模上手图,也再次实锤采用Type-C 接口,这对于果粉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毕竟这样一来出行的时,便无需专门再携带Lightning充电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新款iPhone在充电口上“屈服”,但此前有传闻称,苹果仍旧打算通过“搞垄断”获取利润。据报道,苹果打算研发一个专用的芯片对接口进行加密,从而限制未经其“Made for iPhone”计划认证的USB-C 线缆的充电速度和其他功能。

换成大白话讲,就是即便是新iPhone用上Type-C充电口,非苹果官方授权认证的充电线材仍旧无法为其正常充电或实现其他的功能。如果消息坐实,便意味着用户还是需要购买苹果官方或第三方认证的Type-C线缆,才能充分利用iPhone 15/Pro系列的性能。

对于苹果这一骚操作,欧盟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很快就针对苹果发出最新警告——要求苹果不得限制iPhone未经认证的 USB-C线缆速度。

截至笔者撰稿的时间,苹果官方仍未做出相关的回应。不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按照苹果的“尿性”来看,肯定是不愿意放弃每年在配件上有超50亿美元的收入,个人猜测苹果很有可能将只针对欧盟出售的iPhone做调整,而其他市场则是照常加密。

不得不说,苹果在Type-C 接口之争中,一直处于一个尴尬和被动的位置。一方面,是它不愿意放弃L口带来的利益和控制力;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顺应市场和法规的要求使用Type-C 接口。在今年即将发布的iPhone 15/Pro系列上,苹果是否会真正地采用Type-C 接口,并且不加以限制呢?还是会有其他的花招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