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鄢银婵 每经编辑 张海妮
(资料图)
2023年4月,武汉“当代系”没有等来想象中的“春暖花开”。
一年前,“当代系”旗下核心平台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下称“当代集团”)未能按期偿付“19汉当科PPN001”的部分到期本息,该事项成为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将这家昔日明星企业的债务危机暴露在公众视野。
公开资料显示,在债务危机初露端倪的去年3月,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当代集团创始人艾路明重新“坐镇”,试图挽救公司于水火之中,开启了一系列“卖卖卖”的资金回笼运作,然而终究还是无力回天。
4月27日,当代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因存续债务问题等事项导致各项审计无法按时进行,预计无法按时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而这已是其第四次因债务问题无法披露定期财务报告;就在上个月底,当代集团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当代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所发行的票息率为9.0%的DANDAI 9 03/07/23本息未能按时完成兑付,涉及金额达2亿美元。
此外,包括已经被当代集团出让部分股权“换钱”的上市公司也仍困在“泥淖”。*ST明诚(SH600136,股价2.24元,市值13.06亿元,下称“当代明诚”)股票交易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再比如当代集团旗下目前唯一的绩优股——人福医药(SH600079,股价27.51元,市值449.16亿元),仅在年内就发布了6次关于控股股东当代集团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的公告,公司控股权岌岌可危。
从横跨金融、文体、医药等多领域的千亿集团,再到如今负债累累,变卖资产也无法填补窟窿,当代集团上演的这出“变形记”背后,是长期游离在监管外的“搭桥借款”,以及大手笔跨界并购频频失速,最终“拆东墙补西墙”模式难以为继,导致一地鸡毛。
“千亿帝国”凋零
2022年4月,当代集团发布了一则“近期公司债异常波动”的公告,对外披露其应在2022年4月3日内支付的本期债券10%本金及相应利息未按期划付至上清所,累计8750万元。
彼时,在大多数投资者的印象里,当代集团是湖北武汉知名民营企业,资产达千亿级别,而对于不到亿元的债券却无力偿付,令市场哗然。
此后,围绕当代集团的核心关键词也变成了“债务违约”。
今年3月底,当代集团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当代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所发行的票息率为9.0%的DANDAI 9 03/07/23本息未能按时完成兑付,涉及金额达2亿美元。据了解,该票据由当代国际投资发行,当代集团提供担保,票据上所有未偿付本金金额以及应计和未付利息于2023年3月7日到期应付。
当代集团表示,公司内部整体债务负担重,当代国际投资票据逾期后,考虑到公司内部后续资产处置等事项存在不确定性,随着公司债务陆续到期,公司流动性压力或将进一步上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当代系”的主要发债平台是当代集团及其大股东武汉当代科技投资有限公司。Choice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两家公司共计发行40只债券、规模超过220亿元。目前,还有9只债券存续,当前余额为49.8亿元。
截至目前,联合资信、中证鹏元、大公资信在内的多家评级机构都已将当代集团的主体信用评级降低至C级。此外,当代集团还有17条被执行记录,艾路明则先后6次被法院限高消费。
部分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当代集团相关上市公司的境况。当代集团旗下目前唯一的绩优股人福医药,仅在年内就发布了6次关于控股股东当代集团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的公告,令公司控股权岌岌可危。
从“买买买”到“卖卖卖”
风起于青萍之末。事实上,当代集团今日之困境早就有迹可循。
2021年上半年,当代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1.70亿元,同比下降0.07%,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仅6.08亿元;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963.26亿元,负债总计639.47亿元,而货币资金仅为65.46亿元。
当代集团最后一份公开财务数据发布不到20天,2021年11月19日人福医药与天风证券(SH601162,股价2.94元,市值254.77亿元)便双双发布公告,拟将其持有的华泰保险股悉数转让给外资险企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转让价格分别为10.26亿元、18.08亿元。
而在更早之前,当代集团还变卖了旗下上市公司当代明诚的股权。2021年8月,国创资本与新星汉宜、当代集团签订协议,国创资本将直接持有的当代明诚1136.1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4%),合计控制当代明诚1.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3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当代明诚的控股股东变更为国创资本,实控人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2022年3月,为了扶大厦之将倾,艾路明重新出山,而“卖卖卖”的模式更进一步。2022年4月,人福医药、三特索道(SZ002159,股价14.52元,市值25.74亿元)又计划转让天风证券股权,受让方为湖北最大的国资金控集团湖北宏泰,通过减持天风证券,“当代系”合计回笼资金超30亿元。
今年1月,根据华茂股份(SZ000850,股价3.51元,市值33.12亿元)公告,其控股股东华茂集团股权结构发生变更,持有华茂集团33%股权的当代系退出,由蚌埠阳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接手。
今年2月,三特索道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武汉当代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2655.1295万股(占总股本比14.98%),以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武汉高科”),该资本运作完成后,三特索道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武汉高科,其实际控制人则变更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一系列“卖卖卖”操作后,曾经控股(或参股)多家上市公司的当代集团,如今仅有人福医药的控股权在其麾下,而这控股权也是岌岌可危。
当代集团早期从一家生物化学技术研究所发展壮大为横跨医药、地产、旅游、金融、文体等多领域的千亿民企,所依靠的则是“买买买”。
在公开报道中,当代集团创始人艾路明身上有诸多“标签”,“并购狂人”就是其中一个。艾路明创立的人福医药在1997年成功上市后,便先后收购在麻醉神经等领域做处方药的Epic公司和原全球安全套市场第二大企业Ansell公司,尤以“三买三卖”杰士邦而广为人知。
2013年,当代集团通过定增、增持,成为三特索道控股股东;2015年,当代集团与新星汉宜签署《增资协议》,将当代明诚纳入“当代系”麾下;当代集团还通过旗下公司三特索道、人福医药等增资入股天风证券,在2018年天风证券上市时,成为其幕后大股东。
记者注意到,当代集团在并购上的“疯狂基因”也被刻在了旗下上市公司身上,也正是这一基因,为整个“当代系”如今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搭桥拆资”终曝光
入主当代明诚后,上市公司便开启了一系列资本运作,其先以7.8亿元收购了强视传媒,又以8.2亿元并购了双刃剑体育,同时还以5.4亿元接手重庆两江竞技俱乐部,最后还斥资超30亿元收购新英体育。
大手笔并购换来了当代明诚巨额商誉悬顶。截至2021年末,公司商誉总值达25亿元,而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70.66亿元和6.54亿元。
此外,大额并购也令公司在经营上无法“轻装上阵”,并由此导致当代明诚业绩连年走低。2020年~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6亿元、-9.78亿元和-51.66亿元;而2016年~2018年的净利润则分别是1.22亿元、1.28亿元和1.78亿元。
同样的情况在三特索道身上也有体现,被纳入“当代系”后,三特索道的业绩便进入“过山车”模式。据其历年披露的财务数据,2013年三特索道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4亿元、3123万元,2014年便盈转亏,净亏损达3727万元;2015年、2016年,其净利润再次出现“一正一负”;2017年至2020年,公司净利润连续4年保持正值后,2021年、2022年又陷入亏损困境。
事实上,除了旗下上市公司备受“并购”之困外,令当代集团资金链断裂的致命一击在于其“向上市公司口袋违规掏钱”的资金拆借模式。
据深交所公布,2019年1月起,当代集团多次要求三特索道及全资子公司海南三特索道有限公司向指定的第三方提供借款,但该借款最终流向了“当代系”,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累计发生额约42.02亿元,日最高占用余额约5.05亿元。前述占用资金已于2022年4月24日归还公司。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当代系”实控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人福医药身上。根据2023年2月上交所发布的纪律处分公告,2019年至2022年,控股股东当代科技通过第三方企业向人福医药及其下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借款。上述行为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累计发生金额为129.09亿元。截至2022年4月15日,上述占用资金及利息已全部归还。
除了资金占用,该公告还披露了“当代系”多项违规行为——控股股东大额违规减持股份、重大交易未履行董事会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定期报告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
过去的4年时间里,“当代系”通过“搭桥”借款的方式,违规占用了三特索道和人福医药的资金,合计累计发生额超百亿元。
伸向上市公司口袋的“手”被监管严打后,当代集团“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也早已行不通。
一位深耕湖北资本市场多年的第三方分析人士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一直“久治不愈”,主要原因还是公司内部法人治理出了问题,存在大股东“一言堂”现象,导致上市公司“防火墙”完全失效,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掏空上市公司。
“随着监管趋严,玩资本、杠杆的资本图系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这类资本图系的运作目的往往都不会聚焦于实业,而是赚差价。”该人士认为,在全面注册制下,资本的野蛮无序扩张也能进一步得到遏制,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已经转向高科技、高成长类公司,“资本图系”的玩法已经过时了。
作为当代集团旗下仅剩的优质“独苗”公司,人福医药也被视为其最后的底牌。作为麻醉药龙头,人福医药在国内芬太尼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2022年,人福医药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23.38亿元、24.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71%、88.6%。
公开资料显示,人福医药一直坚持“归核聚焦”战略,通过持续“瘦身”,逐步剥离与核心业务协同效应较弱的业务板块,包括杰士邦、四川人福医药、厦门蕙生、安博生物等公司股权;自2019年营收突破200亿元大关以来,公司营收已经连续四年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代集团近年来主动卖出了旗下不少上市公司股权,但人福医药的股权却几乎从未主动减持。
人福医药4月18日披露,截至2023年4月14日,公司控股股东当代集团持有公司4.5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99%,其中已质押的3.87亿股已被司法标记及轮候冻结,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数量的84.63%,剩余未质押的7024.29万股已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数量的15.37%。
在当代集团3月底的公告中,当代集团表示其将寻求潜在的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业务重组、资产重组、资本管理和引入战略投资者。
可以预见的是,当代集团所提及的“解决方案”出炉之时,可能就是人福医药的控股权生变之日。
对于当代集团仍面临的债务困境等相关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4月27日晚间向公司邮箱发送了采访提纲,并于4月28日早间及上午拨打公司电话,但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应。
标签: